栏目头部广告

大同人的莜面拿糕

原标题:大同人的莜面拿糕

大同与***的乌兰察布市毗邻,许多民俗风情和饮食习惯与***民族有不少相似或相同之处。乌兰察布市广种莜麦,因是近邻双方商贸交流自古频繁,大同人自然而然也学会了吃莜面。再加上附近的右玉县和张家口地区也种莜麦,本市左云县、新荣区、阳高县、天镇县的部分乡镇也种植莜麦,莜面在大同人的饮食结构中也非常重要,对莜面的各种做法也就熟练老到了。莜面,也就成了老大同人餐桌上的主食。

莜面的做法有多种多样,但是吃拿糕是最简捷的一种吃法,这有点类似于现在流行的快捷餐馆的吃法。上了年纪的老大同人,说起吃莜面拿糕来,如数家珍,说得头头是道,津津有味,因为他们都亲手制作过莜面拿糕。当然,时下不少年轻人不懂得莜面拿糕的制作方法,甚至不知拿糕为何物。现在都市里的少数农家饭店也**莜面拿糕,但大部分在制作时掺和进了土豆淀粉和别的面,味道远不及以往莜面拿糕纯正。老大同人把制作莜面拿糕统称为“搅拿糕”,比如邻居问道:“您老中午吃了啥饭啦?”回答必定是:“吃的莜面搅拿糕”。

搅莜面拿糕的关键就是一个“搅”字,当把锅里的水烧开以后,一手抓面均匀地、徐徐地把莜面撒入水中,一手拿几根筷子或木棍用劲顺搅一阵,再反搅一阵,当把拿糕基本搅熟后,再把拿糕拨开几小块,倒进少许开水煮一会儿,然后再用木棍将莜面拿糕搅在一起,出锅装盘端上餐桌即可。

莜面拿糕做得好不好,全在这一搅。会搅的人搅出来的莜面拿糕光亮筋道,筋颤颤的,色香味俱全,让人一看就流口水,非常好吃。若是没有搅好,莜面拿糕里面有小小的干面圪蛋儿或是夹生,尽管人们常说十拿九生,但总的来说还是技术不行。有的人吃不准莜面的水性,搅时不是水多就是面少,虽然可以再添减,但总不如一次拿捏好水面的比例,做出的拿糕好吃。在搅莜面拿糕时,也有的人用几根筷子握在手中一起搅,而过去老大同人搅莜面拿糕普遍用的是直径约三厘米左右,长约四十厘米,剥了皮的两根榆木棍儿。为什么用榆木棍儿呢?一来榆木坚韧耐实,不怕高温可以用得上劲,二来榆木无毒没有异味。

说起制作莜面拿糕来,老大同人都说,比起大同莜面的推窝窝、搓鱼鱼以及讨吃行李(也有人叫莜面囤囤)等的做法,搅莜面拿糕更具有技术含量。若能搅出一块好的莜面拿糕,说明厨师对锅内火候的掌控了然于心,同时也反映出厨师手上“搅”的功夫了得,其驾驭莜面的本事则不可小觑。

听老大同人说,**时期大同南街有一家“拿糕铺”,掌柜姓郭,常卖莜面搅拿糕,人称“郭拿糕”。“郭拿糕”搅拿糕时有绝活儿,他用两根榆木棍儿把碗大一块拿糕搅得灵活自如,常常将锅中拿糕抛起,快要落锅时又用双棍儿接住,整个身子跟着搅拿糕的节奏旋转扭动,食客们常常看得目瞪口呆。当莜面拿糕搅好,做熟,他便轻迈小碎步,拉长半***半阳的嗓门唱道“拿糕筋,拿糕软,您吃了拿糕时运转!拿糕来了……”边吆喝边一溜烟似地快速将热气腾腾的莜面拿糕送到餐桌上。顾客们看得兴高采烈,吃得津津有味。

“郭拿糕”搅的莜面拿糕筋道可口,加上其制作的蘸拿糕用的羊肉臊子汤料,其味鲜美可口,不腥不膻、香而不腻、余味绵长、独具特色。他家也常常顾客盈门,生意火爆。据说“郭拿糕”的后人们没有继承祖业,而是在大同煤矿参加了工作。当然,其中也“不乏有出人头地者。

吃过莜面拿糕的人们常说:“宁爬十里坡,不洗拿糕锅”。这话不假,由于搅拿糕时锅里温度高,锅底上的拿糕有一层牢牢地粘在锅上,形成结实的锅巴层,很难一下洗掉,须用热水泡上一阵子后方可洗去。

现在大同人不以莜面为主食了,尤其是中青年之家很少吃莜面,吃莜面拿糕的人更少。人们偶尔想吃一顿莜面,可以在农贸市场或超市买到做得精细的莜面窝窝或细细的鱼鱼,吃拿糕的人已是一些老年人了。

其实,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们吃到的莜面拿糕也是今非昔比了,因为农民在种莜麦时,为了追求产量添加了大量的化肥和**,莜麦的纯正味没有了。再加上现在有人做莜面拿糕时,在莜面里面添加上土豆淀粉或香蒿面什么的,说是为了筋道,纯正的莜面拿糕几乎绝迹了。莜面拿糕曾经是老大同人的主食,是餐桌上的常客,也应列入大同的老传统美食传承下去,真不忍心让莜面拿糕从大同人的手中消失。

任学良END

END

标签:
文章详情页广告

随便看看

这是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