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头部广告

55米厚的煤层开采了118年,中国第一露天煤矿,现在成什么样了?

55米厚的煤层开采了118年,中国第一露天煤矿,现在成什么样了?(图1)

如果你去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,你会看到一个巨大的“火山口”。这个“火山口”的直径达到6.6公里,深度达到420米,它就是抚顺西露天煤矿。

55米厚的煤层开采了118年,中国第一露天煤矿,现在成什么样了?(图2)

55米厚的煤层开采了118年,中国第一露天煤矿,现在成什么样了?(图3)

它的特点是煤层厚度达到惊人的55米,堪称世界之最。它曾经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无烟煤,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动力。

55米厚的煤层开采了118年,中国第一露天煤矿,现在成什么样了?(图4)

经过118年的开采后,抚顺露天煤矿终于在2019年正式关闭,并开始进行生态恢复和转型发展。

55米厚的煤层开采了118年,中国第一露天煤矿,现在成什么样了?(图5)

那么,在关闭后的两年里,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露天煤矿现在成了什么样子呢?它又将如何走出困境,迎来新的生机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
55米厚的煤层开采了118年,中国第一露天煤矿,现在成什么样了?(图6)

55米厚的煤层开采了118年,中国第一露天煤矿,现在成什么样了?(图7)

抚顺西露天煤矿的开采不仅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,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害。由于长期的剥离、**、运输等作业,导致了土地面积大量减少、土壤结构改变、植被覆盖率降低、水土流失加剧、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、大气质量恶化等问题。

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地质灾害。由于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、斜坡稳定,导致岩 (土)体变形,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。据统计,攀钢石灰岩采石场滑坡造成11人死亡;攀钢石灰岩采石场滑坡造成3人死亡,1人失踪等。

这些地质灾害不仅给矿区的生产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,还对周边的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。

据估计,抚顺西露天矿的开采导致了土地荒漠化,约3.6万公顷的土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。这些土地上原本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,现在却成了一片荒芜和寂静。这些土地上原本居住着数万名矿工和农民,现在却成了一片空旷和孤寂。

面对这样的生态危机,抚顺西露天煤矿开始了生态修复的工作。主要内容包括:对矿坑进行填埋、平整、覆土、种草、植树等工作,恢复土壤肥力和植被覆盖;对边坡进行加固、排水、防护等工作,防止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。

对水体进行治理、净化、循环利用等工作,改善水质和水量;对空气进行监测、净化、改善等工作,降低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;对废弃物进行回收、利用、处理等工作,减少污染和浪费;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、展示、利用等工作,传承矿区的历史和文化。

除了生态修复之外,抚顺西露天煤矿还在进行转型发展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抚顺西露天煤矿正在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转型发展:

生态旅游:利用矿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,打造一个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。比如,利用矿坑的地形地貌,建设一个水上乐园,让游客在水中嬉戏和观赏;利用矿区的历史遗迹,建设一个工业博物馆,让游客了解矿区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;利用矿区的生态资源,建设一个野生动物园,让游客观赏和亲近各种珍稀动物。

文化教育:利用矿区的历史和文化资源,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和教育意义的文化教育基地。比如,利用矿区的工人群体和社会运动,建设一个劳动教育基地,让学生和青年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。

利用矿区的科技创新和能源转型,建设一个科技教育基地,让学生和青年了解科技的进步和挑战;利用矿区的民族和地方特色,建设一个民俗教育基地,让学生和青年了解民族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传承。

科技创新:利用矿区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,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科技创新平台。比如,利用矿区的能源优势和环境需求,开展新能源、节能环保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。

利用矿区的信息优势和市场需求,开展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;利用矿区的人才优势和合作需求,开展产学研合作、技术转移、孵化培育等领域的服务和支持。

标签:
文章详情页广告

随便看看

这是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