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头部广告

同样遭受核辐射污染,为何广岛能居住,而切尔诺贝利却是禁区?

太平洋战争中,虽然美国攻陷了多个岛屿,但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。仅攻陷冲绳一战,82天的战役就造成了4万8千余人的伤亡。但是,美国仍然有信心攻陷日本主要岛屿本州。因为他们还有一张底牌没打出去。

同样遭受核辐射污染,为何广岛能居住,而切尔诺贝利却是禁区?(图1)

1945年8月5日,美国上校保罗·蒂贝茨召开“509小组”全体人员开会。这是一次交底会。蒂贝茨上校第一次宣布,“509小组”的任务,就是要在日本投掷一枚**。

同样遭受核辐射污染,为何广岛能居住,而切尔诺贝利却是禁区?(图2)

同样遭受核辐射污染,为何广岛能居住,而切尔诺贝利却是禁区?(图3)

第二天,蒂贝茨上校亲自驾驶B-29轰炸机担任正驾驶,带领5架B29轰炸机在广岛上空投下了**。在闪光、声波、蘑菇云出现之后,火海和浓烟瞬间笼罩了全城。

同样遭受核辐射污染,为何广岛能居住,而切尔诺贝利却是禁区?(图4)

方圆14公里内有6万幢房屋被摧毁,瞬间造成近7万人死亡,6.8万人重伤。根据当时英美的一些专家们推测,按照当时的核辐射量,广岛至少未来70年不可以住人。

同样遭受核辐射污染,为何广岛能居住,而切尔诺贝利却是禁区?(图5)

不过,日本1950年开始战后重建,到了1958年,广岛就已经基本恢复了战前水平,而长崎也成为了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。

同样遭受核辐射污染,为何广岛能居住,而切尔诺贝利却是禁区?(图6)

然而,同为遭受***的地区,切尔诺贝利所在地区的方圆30公里以内,至今仍然是生命禁区。

实际上,美国当时使用**的目的,并不是单纯为了轰炸日本本土。更多的是为了给日本造成更深刻的印象,迫使日本投降,减少盟军的损失。

因此,“小男孩”是在半空中引爆的,实际造成伤害的,更多的是核爆产生的冲击波。

**的辐射量

为什么曾经被**炸过的广岛,仅过了4年就可以住人了?

虽然**的威力很大,但实际上,当时在广岛投掷的“小男孩”原本设计当量相当于两万吨*****的**当量,但实际上只有1.5万吨左右。

并且,“小男孩”所携带的64千克铀,只有不到1千克参与了核裂变,这也大大减少了**时所释放的辐射。

对于当年来说,**的威力的确很夸张。但如果放到现在来看,这两枚**其实只是入门级别的核**。

首先,这两枚**的**当量不高,并且受当时的投掷技术所影响,**中心点离预想的偏移了3公里

其次,日本虽然不清楚**这种**的威胁性,但他们还是第一时间对广岛进行了整理和修复。

目的其实很简单,就是不想让日本民众们知道,美国有这么厉害的**,他们对外宣称的只是有一颗陨石落下来了。不管怎么说,这一系列操作都大大降低了核辐射的影响。

另外,当时投放**的时间,正值日本的雨季。充沛的雨水冲刷掉了大部分受过***的土壤和水。这些污染物随雨水流入了海洋,很快就被稀释了。

最后还有一个原因。广岛的市区位于太田川河口冲击形成的三角洲上。而这个太田川三角洲的中心就形成了广岛平原,东部则成了丘陵地带,广岛这个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。

正因为这样,东部的丘陵阻挡了大量的冲击波,导致**性并没有预期那么大。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,广岛才没有成为死城,并且仅用了4年时间就建成了可居住区。

切尔诺贝利

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,是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,也是首例被国际核时间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。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弃。

直至今天,通过无人机拍摄到的切尔诺贝利,依然寂静地像个鬼城。

1986年4月26日1点23分,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**。最终导致了31人因巨量辐射当场死亡,320万人受到超量核辐射,其中17万人在接下来的10年内陆续死亡。

这里泄露的***可不是一枚**就比得了的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泄露的辐射剂量,导致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遭到严重污染。

并且,为了组织辐射进一步扩散,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赶到了事发现场,最终用一个74万立方米的石棺将辐射区**起来。大量的***无法扩散,自然就在这个区域内堆积起来。

直到今天,这个区域内仍然有巨量的核泄漏违背处理,因为没有人敢进去处理,也不知道该处理到哪里。

并且,也不是说长崎和广岛经历过***之后就没有一点危害了。直到上世纪70年代,广岛、长崎两地诞生的畸形婴儿、老年人患癌症的概率依然是全日本最高的。

可能是因为历史原因吧,日本一直以来对核电的发展需求都比较迫切。日本的核电站停了又开,开了又停,现在他们国内的核辐射量依然居高不下

标签:
文章详情页广告

随便看看

这是广告